"十四五"開局之年,中央多次強調要開展種業"卡脖子"技術攻關,打好種業翻身仗。北京作為中國種都,匯聚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種業科研國家隊,擁有農業領域院士52位。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、國家畜禽基因庫均在北京。在新形勢下,北京畜牧種業未來的定位以及主要發展方向是值得探討的關鍵問題。
基于以上背景,北京畜牧獸醫學會于2021年12月9日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綜合樓召開"北京畜牧獸醫學會畜禽種業發展展望研討會"。研討會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、中國農業科學院、北京農林科學院、北京農學院從事畜禽育種的專家進行報告。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馬月輝研究員作了題為"馬屬動物種業振興與思考"、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王棟研究員分享了"奶牛發情鑒定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思考"、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劉華貴研究員以"國雞洋雞誰主沉浮"為題進行了報告、北京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郭勇教授進行了題為"農業動物種質量超低溫保存與復原技術的創新與突破"、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馬秋剛教授以"飼料霉菌毒素危害控制與畜禽健康"為題進行了報告、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劉劍鋒教授進行了"豬流行性腹瀉抗性基因挖掘"方面的分享,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劉彥研究員分享了"母豬批次化繁殖技術的研發"。
本次研討會邀請學術界、企業屆和政府管理部門等相關專家和領導共同總結成就、分析形勢和展望未來,全面貫徹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落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,以培育自主品種、打造民族品牌、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和擴大良種覆蓋面為目標,完善體制機制,鼓勵自主創新,提高畜禽種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為北京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北京畜牧獸醫學會供稿
2021年12月9日